第二六四章 庶贵商政民意足(八)(1 / 1)
皇父钺翎拜过之后,心说我这并不是在请教预立之法,而是在询问你们墨家的条件到底是什么。
墨子等的就是皇父钺翎的这一问,于是说道:“适,你是知晓这些的,那么就将你用说知之法所推出的结果,告知于他吧。”
适领命,叫人拿来了简易的地图,将彭城作为贰都以左右逢源、左右提防的冠冕堂皇理由说给了皇父钺翎。
彭城此时并未发展起来,情况复杂,皇父一族的封地也不在彭城,势力不能够深入。
而彭城附近却有不少大尹六卿的封地,这件事可谓是一拍即合。
反正损害的,是宋公的利益,皇父钺翎大为欣喜,甚至满怀期待地希望墨家和大尹等在彭城附近有封地的贵族们产生矛盾。
这件事对双方都有利,对宋公、对大尹等六卿则大为不利,皇父钺翎略微一想便称赞道:“是这样的道理啊,如果您不说,我是不能够知晓的。”
“只是经营贰都,涉及广泛,非有雄才不能够做成这件事。魏有吴起,而西河治。如今宋地少才,若执政令尹一心为宋,也只能将这件事交于您了。”
“毕竟,墨家在沛邑行义三年,则沛邑大治。粮食丰足,民用翻倍,又训有义师可冲阵成盟。”
墨子面上不置可否,心中却在梳理这三年以来的种种情况,越想越是惊奇。
三年前墨家利用嘉禾换取沛邑行义一事,是适提出的,而当时看来似乎仅在沛邑行义一事上,与司城皇一族合作是最好的选择。
然而随后的商丘围城战中,只怕大尹等人发动政变,也和那三对嘉禾导致的司城皇与三晋结盟有着密切的关系。
若没有这件事,恐怕大尹等人也不会铤而走险。而因为有了这件事,大尹等人就不得不政变,否则就会在三晋势力涉足之后被司城皇一系排挤掉。
原本司城皇一系能够利用围城战获取最大的名声,从而势力大涨,彻底胜于其余贵族。
可适却不断说引蛇出洞之类的话,让大尹等人在楚人围城期间发动了政变,导致了司城皇一族在围城战中不得不求助于墨家。
随后又利用火药等奇技,突袭楚王营寨,一举成功,同时调和了政变,导致商丘城内的贵族势力稳定。
大尹、司城双方,谁都没有损耗太大的力量,谁也没有因为失败而驱逐,反而不得不加入到询政院这个泥潭之中。
现如今又说起彭城事,司城皇一族本在彭城就无利益,他们必然会答允,反正是损其余人而利于己。
这一切一环扣一环,任何一处没有预想到,结果都会大为不同。
不管是政变成功力量平衡被打破,还是楚人破城,亦或是三晋来援,任何一点没有预料到,都不会有今天的局面。
墨子悄然看了一眼在那笑眯眯的适,心道:“莫非他于三年前就在考虑这些事?若只是巧合,却又太难。若非巧合,此人于天下大势之把握,弟子之中无出其右者。”
又一想,只怕三年前自己都没有想到今天的局面,当时想的也只是治理沛邑。
到底是顺势而为?还是造势而谋?
墨子不敢判断,沉默片刻,想到适常说的论迹不论心之语,似若恍然,微笑摇头。
他这一摇头不要紧,却把皇父钺翎惊的够呛,只当是墨子还有别的想法。
正欲询问,却听墨子道:“墨家弟子虽非宋人,但守城一事从来不只是守城之时,而是需要之前善待百姓、节用发展、打造兵器。”
“宋弱,所以,经营贰都一事,也算是守城了。墨家是可以接受这样的请求的。”
“经营之后,交还宋公,建立宗庙,这样宋国就能够南北无忧了。”
皇父钺翎点头称是,心中却叹息:当年你们墨家也是说沛邑行义,日后交还宋公的。可现在,就算交还,整个沛邑也已经被你们染黑了,这交还又有什么用呢?
好在彭城非是自己家族封地,又非是家族关键利益所在,这自然是可以出让的。
皇父钺翎暗暗警觉,只是告诫自己,若是墨家以后要说在自己封地内行义,那是万万不行的。
昨日得沛邑,今日染彭城,日后又会染黑哪里呢?
警觉之余,又知道此时是有求于墨家,便问道:“您所讲的这些道理,是可以告知民众的吗?”
墨子点头道:“这当然是可以告知民众的。只是民众需要推选询政院令尹,令尹要比民众先想到才可以算作贤人啊。”
皇父钺翎笑道:“那么,先于民众学到并且通透了解,是否也可以算作贤人呢?”
墨子也笑道:“天鬼虽传智于人,然如宝库而有锁,非学不得知智。学到的,和自己思索说知的,又有什么区别呢?”
“难道神农氏得天志而稼穑,其后学于神农的农夫就不能够种植吗?”
皇父钺翎明白了墨子的意思,拜谢道:“是这样的道理。您的话,我会记住的。”
至此,双方的利益交换已经算是完成。
没有盟约,没有血誓,有的只是之后的配合与默契,以及一个把司城皇一族逼得不得不遵守此次利益交换的局势。
…………
当日,司城皇一族,动用能言善辩之士数人,于商丘市井之间,大肆宣扬自己若为询政院令尹的执政理念和承诺。
有些承诺,是大尹等人都可以给的。
有些理念,则是亲自学于墨家,又重新说给民众听的。
于是,沛邑自治、彭城贰都两件事,成为了司城皇一族与大尹等人所宣讲的最大区别。
民众们本身就欠着沛邑民众的情,对于沛邑自治一事,自然同意,而且在围城战中司城皇一族又在城墙,也算是得到了不少好感。
而彭城贰都这件事,是不是真的有道理,民众们觉得难以决断。
商丘的民众经历了今年这些事,再遇到什么难以决断的事情时,会理所当然地去询问墨家的宣义部,这些话是不是有道理。
这些话,宣义部看来当然有道理,因为这本身就是墨家炮制出来的想法,只是让司城皇一族说出来,逼的司城皇一族成为令尹之后不得不去做这件事,以此换取民众的信任。
宣义部和墨辩的区别就在于宣义部主要和民众打交道、讲道理,所以这件事最终民众还是要询问宣义部部首适。
而宣义部的部首适,正是贰都彭城计划的提出者。
于是,在几场大规模的宣传之后,民众们忽然觉得,原来司城皇一族做询政院令尹,似乎竟是排除掉墨家众人之外最好的选择。
民众们聚集在集市之中,适已经宣讲了许多次贰都彭城的意义,尽可能用最为贴近民众利益的说辞去讲诉。
至于说宗庙社稷之类,那倒是不需要和民众宣传,那是贵族们接受的理由。
本来这件事就有道理,而民众们此时又是信任墨家的巅峰时期,凡有不决之事必问宣义部,一时间民意汹汹,皇父臧做第一任庶民院推选的询政院令尹的呼声铺天盖地。
皇父钺翎自然也不会闲着,学习当年公子鲍,大肆散发粮食、钱财,来救济商丘城内的贫困之辈。
前者是为政变拉拢人心。
而此时皇父钺翎所做之事,则更像是贿选。
而他再贿选,还是达不到墨翟的威望,所幸墨翟是要退出的,于是几乎整个商丘都知道还未成立的询政院的第一任执政令尹会是谁。
宫室之内的宋公无可奈何,也不得不接受这样的结果,司城皇约公室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现如今民意汹汹,宋公所能做的只能是接受这个结果。
他没有别的选择,那场政变之中,墨家只是和稀泥调和,所以那是一场失败的政变,但却是一场大尹等贵族损失不大的政变。
于是宋公只能捏着鼻子,忍受司城皇上位为执政,甚至都不能和大尹等人弥合矛盾来压制皇父一族。
因为双方有仇,也因为公叔岑喜因为墨家的和稀泥,不但没死,而且还有可能成为宋公,毕竟他也是公族。
兄终弟及本来也是商人的传统,即便周礼曾是天下唯一规矩的时候,宋国的兄弟之间即位的事也没少发生,而商丘百姓对于这种事又是认可的。
于是,按照“选天子”的理论,但又要不被天下周礼规矩反对,同时又打擦边球地利用宋人传统——宋公若薨,宋公之位出于公族,由询政院承认,方可继承。
这是墨家用来获取公族的公叔、公子等支持询政院成立的诱饵和条件,如此直白,却简单有效。
而为了让其余贵族不至于太反对询政院这个古怪的存在,在询政院的规矩上,墨家放出的风声也退让了许多,贵族们并非不能接受。
比如君子院有对庶民院提议的否决权,这是贵族的底线,也是不至于胎死腹中的保证。
只是贵族的君子院和平民的庶民院之间的矛盾,很难调和,时间一久,必然会出现最为怪异的局面:
君子院动用否决权,否决掉了庶民院关于取消君子院否决权的提议……
这种情况一旦出现,学习成长了许多年的商丘民众就会怀疑规矩本身的神圣性。是立新的规矩?还是因为规矩本身神圣所以遵守规矩所带来的结果?
这不是此时应该考虑的问题,而且也不是民众应该先想到的问题,这应该交给询政院出现后被吸引而来的诸子们来论证。
在议定好询政院召开第一次会议的前三天,一切暗中的、秘密的、妥协的的交换都已经完成。
在战国乱世已经到来、在集权成为各国主流变法的时候,一个看似极度分权和限制君权的宋国必然会是一个异类。
适心想,宋国这样下去,肯定是活不到战国末期的。
但是,谁在意呢?至少,他不在意。
第二六四章 庶贵商政民意足(八)